赵广辉,博士、教授,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材料基因工程”协同创新团队协同首席专家。曾获谭浩强计算机教育基金“杰出教师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师奖”、武汉理工大学“卓越教学耕耘奖”。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在权威及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改革项目17项,在全国教学研讨会及兄弟院校做报告8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4项,计算机学会奖励1项。主编教材发行超过30万册,被200多所学校选为教材。主持建设的“Python程序设计”在线课程被500多所学校引用,学习人数超过34万人,交互评测4000多万次,是国内最受欢迎的“Python程序设计”在线课程之一。
Email:vasp@qq.com
QQ/微信:30849528
工作经历:
[1] 2018.10~至今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2] 2009.10~2018.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3] 2003.10~2009.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4] 2002.07~2003.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
社会兼职:
[1]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2]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工专委会副主任
[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青年教师教学提升公益行动教学咨询专家
[4]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据科学专委会委员/在线教育专委会委员
[5]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
[6]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7]教育部计算机公共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秘书长
研究方向:
[1]材料计算
[2]机器学习
[3]计算机教育
在研项目:
[1] 202301JQ04,JCJQ,100万,2023-2028,主持
[2]顺电高介陶瓷粉体与高容多层陶瓷电容器器件研制,国家重点研发,1252万2023-2026,参与
[3]柔性压电复合材料的空间使役行为测试方法及失效机制,471万,2020-2025,参与
科研奖励:
[1]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芳纶纤维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技术,2020
[2]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电活性聚合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2019
教学奖励:
[1] 2025年,获谭浩强计算机教育基金“杰出教师奖”
[2] 2025年,《Python语言及其应用》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奖”
[3] 2024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卓越教学耕耘奖”
[4] 2024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一等奖
[5] 2023年,获第五届开源创新大赛案例教学赛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
[6] 2023年,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
[7] 2023年,《计算机教育》创刊20周年“二十佳作者”
[8] 2023年,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慕课十年典型案例”
[9] 2023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10] 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师奖”
[11] 2022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1项参与1项
[12] 2022年,主持获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3] 2022年,中国铁道出版社“优秀作者”
[14] 2021年,《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奖”
[15] 2021年,武汉理工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16] 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7] 2018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8] 2017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19]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
[20] 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课程团队:
[1] 2020年,“Python程序设计基础”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2] 2023年,“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理工金课负责人
[3] 2021年,“程序设计公共课”虚拟教研室负责人
[4] 2019年,“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5] 2016年,“计算思维”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
创新创业:
[1] 2015年组建武汉理工大学ACM协会,任ACM竞赛教练
[2]指导学生获ACM区域赛奖牌和CCPC奖牌14项
教材著作:
[1]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2025.8
[2]人工智能通识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副主编,2025.7
[3] Python语言及其应用(第2版),中国铁道出版社,主编,2024.11
[4]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组秘书长,2024
[5]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2022
[6]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2021.5
[7]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2021.6
[8] Python语言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主编,2019.7
[9]大学计算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主编,2016.8
[10]系统设计师重点综述与试题分析,中国民航出版社,副主编,2003
[11]网站组建与维护,中国民航出版社,参编,2001
学术论文:
[1] Li Li, Zhubing Han, Hemant P Yennawar, Yunyun Cheng, Ting Han,* Rui Feng,Yang Zhang, Guanghui Zhao,* Qing Wang,* and Lijie Dong. Perfluorinated Organosilicons Enabling Low‐Loss Ferroelectric Polymer Composites for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Advanced Science. 2025, 2414380, SCI Q1,IF14.4
[2] Bowei Liu, Rui Feng, Ling Zhou, Tong Zhou, Peng Su,Guanghui Zhao*,Lijie Dong.Self-standing multiferroic P(VDF-TrFE) nanocomposite films with high flexibility and great magnetoelectric effect induced by low content ultra-fine magnetostrictive nanofibers. 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 46, June 2025,SCI Q1,IF 6.7
[3] Zhang Yang,Feng Rui, Chen Zhuo,Zhao Tingting,Ju Yanyun,Yan Shengliao,Song Shaokun,Zhao Guanghui*,Dong Lijie.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s of flexible dielectric film by introducing poly(1,4-anthraquinon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5.006,Q1, 2021 SCI Q1,IF5.94
[4] Chen Zhuo,Shen Zhonghui,Liu Yang,Zhang Yang,Yan Shengliao,Feng Rui,Zhao Tingting, Zhao Guanghui*,Xiong Chuanxi,Dong Lijie*. Ultrahigh energy-density flexible dielectric films achieved by self-bundled polymer nanocluster in necklace-like arrangement,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51,Q1, 2020,SCI Q1, IF19.1
[5] Li Li; Cheng Jingsai; Cheng Yunyun; Han Ting; Liang Xiao; Zhao Yan;Zhao Guanghui*; Dong Lijie. Polymer dielectrics exhibiting an anomalously improved dielectric constant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efficiency enabled by CdSe/Cd1-xZnxS quantum dot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13.375,Q1, 2020,SCI Q1, IF10.68
[6] Li Li, Cheng Jingsai, Cheng Yunyun, Han Ting, Zhao Guanghui, Dong Liji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Energy Density of Ferroelectri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Enabled by Ultralow Contents of Nanofillers. Advanced Materials. IF 30.2,高被引论文
教学论文:
[1]吴青,程筱晏,赵广辉,张铭. AIGC辅助计算机编程教学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教育, 2025(7):69-73(CCF T2)
[2]吴青,赵广辉,张铭.生成式探究学习赋能人机共生的逻辑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 2024(11): 67-74(CSSCI)
[3]赵广辉,李屾,秦珀石,汪朝霞.以赋能为目标的Python程序设计线下“金课”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9(11):28-32.(CCF T2,全国计算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4]Guanghui Zhao,Yanjun Lyu, Yixiao Tian, Zhaoxia Wang, Chengming Zou. Case-base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 python programming that focuses on skill training. ICCSE 2018, 117-120 (EI)
[5]赵广辉.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7(08):23-27.(CCF T2,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6]Zhao Guanghui,Zhao Shumin,Zou Chengming,Wang Zhaoxia.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Python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Case of Technical Problem. ICCSE 2017, 22-25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