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基于微调大模型的智能法律辅助决策与问答系统
项目成员:张杰、魏星宇、肖铭正
项目介绍:本作品旨在融合大语言模型技术与法律领域专业知识,构建一个基智能法律辅助决策与问答系统,为法律行业提供智能化的辅助服务。基本思路为:使用法律专业数据集对预训练模型Qwen-7B进行微调,技术关键包括数据集构建与处理、模型微调训练、智能问答与检索算法设计,以及基于法律规则的智能推理系统的研发。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模型语言表达的的准确性、逻辑性,信息检索的速度与精准度,系统的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本作品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促进法治经济发展,推动法学教育与AI技术的融合,拓展法学研究领域。
2.
项目名:新叶之苗——大学新生智慧迎新系统
项目成员:黄智强、杨子煜、杨曜尘、张素娟、钟楚鸣、韩天旭、王华浩
项目结束:“新叶之苗”项目利用时下先进技术,为大学新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智能化的迎新体验。该项目应对当前迎新系统中信息传递效率低、交互体验差和缺乏个性化服务的问题,结合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和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帮助新生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同时提高校方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3.项目名:舌尖吾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餐饮评价系统
项目成员:赵涵、沈溢、吴天熙、沈亦成、李咏泽、詹万炜、周思宇、罗雨婧
项目介绍:“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校园作为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食堂及周边小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饮食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此,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大学校园小吃评分系统小程序,通过该平台,学生们可以便捷地对学校食堂和周边餐饮店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饮食体验,以便其他同学做出更好的选择。同时,该项目也期望通过数据分析,为校方和餐饮商家提供改进服务的依据。
以上便是本次“创新杯“比赛中的优秀作品。
此外,我们有幸采访了新叶之苗项目组的王华浩同学,他向我们分享了“新叶之苗“开发的初衷以及未来的展望
Q1.可以谈谈您作品的初衷吗?
王华浩:我们的作品初衷是为了解决高校迎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比如传统迎新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效率也较低,而且很难满足新生个性化的需求。作为新生步入大学的第一步,迎新环节对他们适应校园生活、融入学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一个智慧迎新系统,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让迎新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贴心,同时降低新生初入校园时的紧张感和迷茫感。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在迎新中感受到被关注和关怀,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归属感。
Q2.相比传统的迎新系统,您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王华浩:我们的作品“理工小智”智慧迎新系统相比传统迎新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个性化和趣味性。传统系统往往只能完成简单的信息录入或通知发布,而我们的系统通过用户画像技术,能够为每位新生推送最符合他们需求的任务和资讯。此外,我们还引入了游戏化设计,通过积分奖励和虚拟角色升级,让新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系统实现了辅导员端的高效管理,辅导员可以实时查看学生任务进展,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内容,从而让迎新工作更加灵活和高效。我们希望,这样一个兼具科技感和人性化的系统,能够为高校迎新带来全新的体验。
Q3.对于这次校赛,您有什么看法和信心吗?
王华浩:“创新杯”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不仅可以让我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还能让我们见识到其他优秀选手的创新想法。这种比赛能激励我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同时也能促进学术交流。我对我们的作品充满信心,因为它从功能设计到技术实现都注重细节,并且解决了实际的需求痛点。我相信,这样一个贴近新生实际需求、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一定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认可。当然,我也很期待通过比赛与评委和其他参赛选手交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作品,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们也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作品,激励更多人加入到创新实践中来。
本次“创新杯”竞赛获奖作品展览,旨在对于在本次院赛中获奖的作品予以表彰,也希望他们能继续在校赛中大展手脚,此外,也希望各位同学引以为励,积极参与到各种赛事中,培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让创新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